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效益明显但一些关键问题仍需解决
“根据全生命周期分析结果,废塑料化学循环的综合效益最好,焚烧利用次之,填埋处置最差。”22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德元说。
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近期联合开展了“废塑料化学循环”课题研究。《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下称《研究报告》)22日发布。
《研究报告》称,塑料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是当前全球关注的三大公共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生产量、消费量快速上升,塑料污染治理压力不断加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也遇到了材料化回收率难以进一步提升的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探索化学循环途径,以提高材料化回收利用率。
废塑料化学循环是指以废塑料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将废塑料转化为一定比例的塑料单体以及副产其他化学组分,并进一步生产塑料及其他化工产品的过程。
“化学循环正在成为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的新方向。”张德元介绍,化学循环可以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为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研究报告》称,据测算,2022年我国产生废塑料超过6000万吨,其中焚烧或填埋量约4200万吨,如果其中的50%能够实现化学循环,就相当于开发了一个超过6000万吨的油田;如果能够对现有10亿吨的存量塑料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相当于低成本开发超大规模的“城市油田”。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产生废塑料6200万吨左右,回收量为1900万吨,较2022年增加5.6%。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部国际交流处处长满娟介绍,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化学循环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以裂解法、解聚法、气化法为主的主流技术工艺,中石化、中石油、青岛惠城环保、万华化学、埃克森美孚、壳牌、巴斯夫、沙特基础工业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纷纷开展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动废塑料化学循环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以中国石化为例,目前,中国石化已完成实验室研发和百吨级中试试验,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已立项获批,工程设计也已全面展开。该项目以新疆废地膜为原料,采用中石化自主知识产权RPCC热解技术,以及后加工技术,一期生产车用汽柴油以及芳烃等石化产品,二期则扩能至20万吨级,生产塑料单体,进而生产中石化优质34-GL耐候地膜,配合中石化开发的废地膜撬装式分选设备,解决全新疆废地膜高值化资源化的循环利用问题。项目预计2024年年底前建成投产。
《研究报告》介绍,化学循环需要经过多个化学反应过程,工艺流程复杂,反应条件苛刻,安全生产条件极端苛刻,需要较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较高的研发投入、先进的技术装备、规范的管理以及较强的清洁生产和污染物综合治理能力,属于现代先进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技术门槛普遍较高。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废塑料物理回收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数量超过1.5万家,平均年处理规模仅有1200吨。而化学循环项目的原料处理设计规模一般在10万吨级以上,建设投资强度高,后端深加工生产特别是树脂还原过程需要依托现代化工产业的生产流程及装备。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表示,打通从废塑料到塑料的逆向流程,实现塑料的闭合循环,是塑料循环经济最理想的发展状态。
“化学循环不同于传统的‘土法炼油’。”针对社会上对废塑料化学循环存在一些误解,上述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废塑料、废轮胎“土法炼油”由于技术工艺装备落后、环境危害较大,被国家有关部门明确列为淘汰类产业。尽管当前部分化学循环技术路线也需要经过废塑料裂解制油技术环节,但相较于“土法炼油”,化学循环在目标产品、实施主体、技术门槛、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报告》介绍,理论上,“土法炼油”可以获得部分“轻油”并用于塑料原料的生产,但利用率普遍低于30%,造成资源浪费。而现代化学循环采用先进的石化技术,以废塑料为原料,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塑料单体为主要目的,同时副产符合国家标准的石化产品,碳氢元素有效利用率在70%以上,能够真正实现废塑料的闭合循环利用。
此外,化学循环裂解项目基本布局在化工园区,后加工依托现有石化企业,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配套环境处理设施和在线环境监测设施齐全,污染物完全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产品质量与原生塑料完全相同,可保障产业的绿色化、规范化发展。
研究还发现,在无政府补贴的前提下,废塑料化学循环每吨净收益为85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焚烧利用和填埋处置。以化学循环方式处置1吨废塑料相当于节约1.12吨~1.22吨原油,资源节约效益明显,高于焚烧利用方式的0.17吨原油资源节约效益,填埋处置无资源节约效益;从环境效益看,化学循环环境影响潜值低于焚烧利用,填埋处置的环境影响则是长期的。
《研究报告》认为,当前,废塑料的材料化循环是应当优先发展的方向;焚烧发电是当前无法实现材料化利用的次优选择和兜底方案化学,是在物理回收或化学循环暂时不具备条件情况下的备选方案,不应被提倡和鼓励;填埋处置是防止塑料泄漏到自然环境中的无奈之举,应当逐步减少或淘汰。
“当前废塑料化学循环尚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阶段,推动化学循环产业规模化发展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专家们建议,明确废塑料化学循环战略定位,将其作为构建我国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和能源资源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循环经济规划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划。
同时,将化学循环项目建设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享受再生资源行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大型石化企业加大废塑料回收和化学循环利用的投资力度。以化学循环龙头企业为核心,发挥行业引领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打造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产业生态体系。主动参与全球塑料污染防治规则制定,推动国际领域科研与技术合作。
同类文章排行
- 中盐化工(600328SH)发布2023年度业绩 净利润11
- 内湛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 机构前瞻:化:星空体育官网:工品价格企稳回升板块盈利修复或可
- 1105亿元!这里将落地47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
- 工信部:将聚焦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星空体育平台: 全面推动设
-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化学专业排名北京大学、山西大同第一
- 星空体育官网:我国化工新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行业仍有较大发
- 生意社:2024年4月11日卫星化学乙二醇报价4470元吨
- 中盐:星空体育平台:化工(600328)3月28日主力资金净
- 星空体育官网:三友化工:2024:星空体育平台官网:年第一季